<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四川省,攀枝花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猜您喜欢

攀枝花

介绍

攀枝花文化地理

历史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近年来,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攀枝花地区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曾多次变动。

地理

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在横断山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类,以低中山 和中山为主,占全市面积的88.38%。


气候

攀枝花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移民

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市的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仁和区、盐边县以及米易县。早在三国时期,当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在挥师南下七擒孟获之后,望见攀枝花地区悬崖峭壁,草木不生,曾仰天叹曰:“此地粮草无补,屯兵险矣!”于是便急忙从此撤兵而返。当时攀枝花市开始建设的时候,本地人只有7户,这个城市多达80%以上的居民都是当时攀枝花三线的建设者及其子孙后代们,第二代人基本上是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来,或者是被包分配后来到其父母所在的单位。攀枝花这座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无论在这里讲任何一种方言,攀枝花人都不能因此而判断出来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而作为一个现代的移民城市,来到攀枝花的外乡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素质对这里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深远的引领或是主导作用。


渔村

渔门镇坐落在四川省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上,同时又作为“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的驿站,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有着集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这里不但可以观赏到新石器时代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又流传着“五牛困塘”、“垂钓金龟”以及“犀牛望月”等民间传说。自从二滩库区形成以后,其镇境内25平方千米广阔的水域面积中,秀丽的岛屿和湖泊都成为度假与休闲的完美之地。渔门镇作为一个以养鱼为业的乡镇,在古时候就是一个鱼村,如今已经成为一颗正在发出璀璨光芒的明珠。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纯朴的笑容与真实的民族风情,更能欣赏到秀美的风光,体会到当地的渔民们远离城市喧嚣的日子,过着与事无争的悠闲生活。


艺术

迤沙拉村位于四川与云南的交界之处,地处金沙江的西岸,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所属一个彝族村寨。全村基本上都是彝族人,是一个远近闻名且十分少见的大型村寨,因此被誉为“天下彝家第一寨”,而且其在2005年11月还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所散发出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气息,更是令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等领域的广大学者所关注。迤沙拉的俚濮彝人在旧时就有演奏“谈经古乐”的传统,相传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迤沙拉村最初建立的明朝洪武年间,在历经晚明、清代与民国各代社会变革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已经很难听到了。后来在80年代以后,经过几位曾经参与过“谈经古乐”的老人以及当年丝竹乐队成员的口传心授,这种“谈经古乐”的演奏活动才得以恢复。

传统戏剧

川剧作为一种地方戏,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久远,传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精彩的传统剧目,以及丰富饱满的乐曲与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川剧就被冠与“蜀戏冠天下”的美名。川剧的剧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得说法。其中耳熟能详的名戏有《白蛇传》、《彩楼记》、《玉簪记》、《柳荫记》等。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最佳旅游时间

攀枝花最佳旅游时间:

冬季。


攀枝花市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6—10月为雨季,11—第二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