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福建省,泉州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猜您喜欢

泉州

介绍

走进泉州

【气候】泉州枕山面海,“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气候特色。泉州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美名】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著名景点】泉州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历史——埋在崇武的砖瓦

【古城】崇武古城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惠安县东部、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的崇武半岛上,是祖国大陆离台湾中部最近的地方。这里人文景观璀璨,山海风光奇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斑驳的城墙,泥泞的小道,甚至是长满青苔的砖瓦,无不诉说着这里经历着的、暗藏着的历史。


【海滩】走在古城下的海滩上,蓝天、碧海、金沙、古城,在浪涌的礁石上望古城,这里的海滩人比较少,环境卫生也相对干净很多,宁静的环境下,飞鸟的低鸣,海浪的拍打声,偶然间的乡语,似呢喃,一晃,便入了你的眼里,梦里。


【惠安女】泉州的人物服饰,更是独领风骚。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齐肚装、银腰带、大折裤,被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那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款式,协调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映成趣,倾倒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又如东海霞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成了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泉州“瑞木”——刺桐花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早在中世纪,泉州就以刺桐城而驰名欧洲、非洲和中东诸国。因为古时泉州市内生长着许多刺桐花,故有“刺桐城”或“桐城”之称。泉州市依山面海,风光如画,被古人盛赞为“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泉州市把刺桐作为它的市花,是有典故的。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为了扩建泉州的城廓,曾经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而名闻海内外。因此,刺桐花成为了泉州的一种标志,被定为泉州市花。刺桐花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吉祥富贵,充满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泉州人爱刺桐花,把它作为“瑞木”,历代文人骚客也留下了不少吟诵刺桐花的佳句,有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可见刺桐开花时的壮丽景象。目前在泉州城的开云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气候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于靠近海洋,比同纬度的内陆来说,夏季要凉爽,冬季要温和,年降水多,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5℃~21℃,1月均温12℃,7月均温28.5℃,年降水量12525毫米,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夏秋常有台风。

地理环境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晋江东溪和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合,东注泉州湾。


最佳旅游时间

泉州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9-11月。


泉州枕山面海,“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形象地说明了泉州的气候特色;这里冬短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20℃。


泉州十二月、一月、二月是冬季,温度较低,有降雪和霜冻天气出现,天气潮冷,不适合旅游。从五月份泉州步入夏季,五六月份是梅雨季节,连绵不止的梅雨带来了诗情画意,也带来了潮热。七八月份是暴雨台风多发季节,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不过多雨的天气为炎热的夏天增添了些许清凉。


九月以后,泉州天气晴朗,告别秋老虎,泉州在十月迎来了秋天,此后晴朗的天气会一直持续到十一月,这段时间正是出游的黄金时间。


不得不做的事

1、历史悠久的开元寺

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


2、跨海的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3、古城祭祀文圣著名古迹之一

通淮关岳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是泉州古城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著名古迹之一,主殿奉祀关汉亭侯、岳忠武王,配祀历代著名忠武将士24位。

左为三义庙,奉祀刘、关、张、配祀孔明、赵云,右为崇光先殿,奉祀关羽三代祖先。


4、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

六胜塔是研究宋元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该塔系花岗石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可与泉州东西塔相媲美。


此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着一块“华带碑”,刻着“万寿塔”,上款“檀越锦江凌恢甫立”(注:蚶江别称锦江),下款“至元丙子腊月建”(公元1336年)。


经济发展
2012年泉州全市生产总值达4726.5亿元,贡献了近福建省四分之一的份额。泉州地区生产总值摘下全省十四连冠。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46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分别增长12.5%和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