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文化地理
地理
资阳位于东经104°21′—105°27′,北纬29°15′—30°17′,处于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的中间,是全省唯一连接成渝双核的中心城市,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南连内江,东接重庆(相距257公里)、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川西环线、106省道及沱江穿境而过。
历史
资阳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据1951年在资阳城西九曲河一号桥墩发掘出的人类头骨化石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35000多年,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资阳人”。九曲河被资阳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艺术
资阳人文古迹较为丰富,特别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有唐宋时期雕刻的石刻145处10万余尊,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50余尊,经文40多万字,高三米,雕技精湛的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人文古迹。简阳三岔湖距成都50公里,岸线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3个,湖面开阔,秀色可餐。
环境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1100毫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全年云雾多而日照少,空气湿度大而昼夜温差小;平均风速小,大风日数少。资阳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 17 ℃左右;年降水量 950mm左右;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5 ℃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 40.2 ℃;极端最低气温-5.4 ℃。
资阳三贤
苌弘:春秋时代就有“太岁”十二星之名,这是有苌弘参加的南派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他们发现木星12 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创造了“岁星纪年法”。
王褒:博览风物,以文会友。汉宣帝时,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中和》《乐职》《宣布》诗,主人命僮子依古乐演唱,大为成功,由此声名四播。
董钧:平生以授徒讲学为乐,常教授门生百余人,“当世称为通儒”,(《后汉书·董钧传》)。对于传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传播和发展庆氏礼学,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阳旅游
资阳人文古迹较为丰富,特别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有唐宋时期雕刻的石刻145处10万余尊,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50余尊,经文40多万字,高三米,雕技精湛的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人文古迹。简阳三岔湖距成都50公里,岸线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3个,湖面开阔,秀色可餐,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库;简阳龙泉湖仅距成都38公里,14座群岛形态奇异,景色宜人,2000年被列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