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异国他乡的游客。
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
打起手鼓唱起歌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有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翰尔等。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民居住。浓郁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精巧别致,民族乐器古风古韵,赛马、摔跤、叨羊等活动狂野不羁。当然,最为普遍和常见的还是令人如痴如醉的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满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希西、卖达数种。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主要以赛乃姆、萨玛、刀郎舞和纳孜尔孔姆等为主,时常在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中进行的是萨玛,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节奏强烈的二拍节舞蹈。此外,回、乌孜别克、俄罗斯等民族,都有其丰富优美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宗教信仰
自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新疆,一直至公元十世纪,先后有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传入新疆,多元化的交汇创造了灿烂的宗教文明。
新疆的宗教场所数不胜数,从数目和分布比例上,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要远远多于藏传佛教寺庙和基督教教堂。究其原因,是因为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维吾尔、哈萨克、回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该宗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在新疆目前主要为少部分汉族人所信奉。袄教、摩尼教在新疆历史上都曾流传过,如今却已灭绝。
乌鲁木齐的主要宗教场所有南大寺、塔塔尔寺、汗腾格里寺、东大寺、水磨沟水塔山大雄宝殿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东大寺(又称陕西大寺)。每逢周末和节庆,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都会到东大寺参拜,近年来有不少西亚、南亚等伊斯兰教穆斯林也来此观礼。
欧亚大陆桥头堡
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新疆还停留在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停顿在一曲羌笛、几声胡笳的凄美音色中时,现今的新疆却早不是故人印象中的模样。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设,首府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因此,乌鲁木齐始终面对两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一个是向东的国内市场,一个是向西包括中亚、南亚、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市场。
1990年,中国北疆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架通了新的亚欧大陆桥,使乌鲁木齐成为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兰新路复线的正式运营、国家沿边、沿(大陆)桥战略的实施以及民航交通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乌鲁木齐的地缘面貌,地缘经济格局也因此得到极大优化,随之而来的商贸业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令人惊叹。
城市印象
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异国他乡的游客。
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有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翰尔等。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民居住。浓郁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精巧别致,民族乐器古风古韵,赛马、摔跤、叨羊等活动狂野不羁。当然,最为普遍和常见的还是令人如痴如醉的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满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希西、卖达数种。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主要以赛乃姆、萨玛、刀郎舞和纳孜尔孔姆等为主,时常在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中进行的是萨玛,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节奏强烈的二拍节舞蹈。此外,回、乌孜别克、俄罗斯等民族,都有其丰富优美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自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新疆,一直至公元十世纪,先后有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传入新疆,多元化的交汇创造了灿烂的宗教文明。
新疆的宗教场所数不胜数,从数目和分布比例上,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要远远多于藏传佛教寺庙和基督教教堂。究其原因,是因为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维吾尔、哈萨克、回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该宗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在新疆目前主要为少部分汉族人所信奉。袄教、摩尼教在新疆历史上都曾流传过,如今却已灭绝。
乌鲁木齐的主要宗教场所有南大寺、塔塔尔寺、汗腾格里寺、东大寺、水磨沟水塔山大雄宝殿等,其中最负盛名的 是东大寺(又称陕西大寺)。每逢周末和节庆,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都会到东大寺参拜,近年来有不少西亚、南亚等伊斯兰教穆斯林也来此观礼。
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新疆还停留在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停顿在一曲羌笛、几声胡笳的凄美音色中时,现今的新疆却早不是故人印象中的模样。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设,首府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因此,乌鲁木齐始终面对两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一个是向东的国内市场,一个是向西包括中亚、南亚、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市场。
1990年,中国北疆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架通了新的亚欧大陆桥,使乌鲁木齐成为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兰新路复线的正式运营、国家沿边、沿(大陆)桥战略的实施以及民航交通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乌鲁木齐的地缘面貌,地缘经济格局也因此得到极大优化,随之而来的商贸业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令人惊叹。
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2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5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地理环境
寒潮: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坡及北麓,常受极地和西伯利亚冷空气侵袭,形成寒潮。寒潮入侵时,日温迅速下降10℃或10℃以上。平原地区年均2—3次,山区年均4—5次。
春旱:由于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春旱发生较多,常在春季水少、气温偏低时发生。
雷暴和冰雹:山区尤其是迎风坡雷暴日较多,年均为24天,在5—8月;冰雹多发生在夏季6—9月,历史上记载不多。
大风:乌鲁木齐是多风地区,大风最多出春秋两季。达坂城是全国著名风口之一,最大风速为34米/ 秒,瞬间最大风速超过40米/ 秒;干热风是乌鲁木齐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乌鲁木齐四季风景如画,都比较适合旅行,每年5月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其中最好的季节是9月,此时温度适宜,瓜果成熟,衣着也比较轻便,出游最为方便。
9月初,还是当地摄影爱好者们最爱的时节。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是乌鲁木齐冬季旅游的最佳时节,若想凑个热闹,来这边体验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盛宴,参观冰雕展、进行各种惊险刺激的滑雪活动,则可在12月下旬来这边“赶潮儿”。
看日出和星空
看最壮观的日出日落和最美丽的星空,还有牧场的炊烟,哈萨克的天马和猎鹰。
由于经度的关系,乌鲁木齐与北京有2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按照北京时间算的话,乌鲁木齐的人们一般在上午10点上班,下午2点左右吃午饭,晚上8、9点吃晚饭。所以,去到乌鲁木齐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去看一场最壮观的日出或日落,或者带着心爱的人看一片最美丽的星空,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会给你带来众生难忘的回忆。
逛夜市,品味各种美食
乌鲁木齐吃不完的特色民族美食:维吾尔族的抓饭、馕、拉面、烤羊肉、烤包子、酸奶子、油塔子,回族的揪片、拌面、粉汤、酥馍、烩面、炒面、凉粉,蒙古族的手抓肉、奶酪、奶豆腐、炖羊肉、火锅、熏肉、烤饼、油炸饼,俄罗斯族的面包、饼干、奶制品等等,无一不令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另外,乌鲁木齐的水果也是出了名的美味和品类繁多。世界六大果类--苹果、葡萄、梨、桃、香蕉和柑桔,除后两者外,新疆就盛产四类。另外还产哈密瓜、无花果、核桃、巴旦杏、阿月浑子、酸梅、杏、枣等等。正如新疆流行的一首民谣所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各类果树品种共有九百多种,这使新疆成为水果的天然博览馆。
逛二道桥大巴扎,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二道桥大巴扎被众多游客和专家公认为是维吾尔文化表现最集中、留存最完整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人都能闻到几千年来古朴的维吾尔之风,市场建筑具有伊斯兰风格。
二道桥巴扎就像一本突然用纸包起来的灰色小说,像一只只小麻袋、一只只花色杂乱的篮子,它们有时装着圣徒的传记,有时装着中东和俄罗斯来的货物,有时装的是早已过时的生活秩序。
翻越天山天池,感受一天四季
新疆早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法,意思是新疆一天的气温变化非常大。白天有阳光时地表就迅速升温,晚上了则降温较快。而翻一次天山就能感受到“一天有四季”,上一趟帕米尔就能体验“围着火炉吃西瓜”。天山天池是很多人的必游之处,怡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游博物馆 看沉睡的楼兰美女
来到自治区博物馆的参观者,多半是冲着古尸去的。新疆古代干尸陈列中展出了一具距今3800年的楼兰女尸。面色棕褐,鼻梁尖高,眼睛深凹,睫毛细长,可以由此想象一下这位罗布泊美女昔日的秀丽容颜。历经了千年岁月却可以保存的如此完好,不禁让人为古人精湛的墓葬技术所赞叹。
小贴士
除楼兰女尸外,自治区博物馆还展出了其它多具保存完好的干尸。馆藏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也是一大看点。
在大巴扎淘民族手信享歌舞盛宴
新疆国际大巴扎民族风情浓郁,是淘选新疆纪念品的绝佳地点。戴上维吾尔族的花帽左右端详,别一把英吉沙小刀在腰间,添几分帅气,或是给自己的小家添置一条光滑柔和的地毯,捎几包果干大枣馈赠亲友,逛上一圈,满载而归。要是走累了,就到宴艺大剧院坐下来,放松腿脚的同时眼睛也可以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看少数民族同胞打起手鼓唱起歌,与他们共度夜晚的欢乐好时光。
去红山公园看最美不过夕阳红
红山是乌鲁木齐的象征,到这里等夕阳也成了许多人乌鲁木齐之旅最浪漫的瞬间。日落时分,山峰被夕阳余晖映红,折射出柔和的光芒,清代古塔在夕阳中拉扯出斜长的影子。于远眺楼凭栏远望,远处静谧的博格达峰渐渐隐进了夜色中,脚下整座城市都沐浴在和暖温馨的霞光里。哼一首歌,静静等着太阳落下,看灯火在城市的角落稀疏亮起。
到天山天池 看美甲一方的高山湖
我国的高山湖泊被称作“天池”的有好几个,其中天山天池算是最早出名的。它既有峨眉之秀,又有华山之雄,同时还有别具一格的美:瀑布跌宕多姿,云雾变幻莫测。站在银波粼粼的天池岸边环顾四周,只见群峰环抱,云杉参天,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不负其“瑶池”的称谓。天池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为其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大盘鸡手抓饭 舌尖上的好滋味
乌鲁木齐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还有很多让人闻了就走不动道,吃了就停不了口的民族风味美食。其中大盘鸡、手抓饭均属乌市美食的“领军人物”,色泽诱人的大盘鸡,香酥微辣,肉感十足,配以绵软香糯,烧的入口即化的土豆和根根Q弹爽口的拉条子一起吃,美妙好滋味便舞动于舌尖,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还有被炒得金黄诱人、洒以葡萄干点缀的手抓饭,吃上一口更是令人食欲大开,回味无穷。
小贴士
在乌市大部分的民族风味餐厅都提供大盘鸡和手抓饭,比较推荐的餐厅有小李子血站大盘鸡、新疆第一盘、17号抓饭王、库尔感餐厅、五月花、米拉吉等。
到南山骑马 感受马背民族的豪情
南山牧场,一个与草原牧场迥然不同的高山牧场,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哈萨克族就聚居在这里,此处的马匹也比别处更加高大健美。来到这里,即使是最不懂骑马的人,也可以在当地哈萨克人的带领下,纵马奔驰在草地上。待马儿与自己变得熟识起来后,默契度越来越高,放马狂奔,好似腾云驾雾。此时,羊儿从身边掠过,远处的雪山在蓝天下闪着银光,纵马扬鞭,感觉自己仿佛成为天山脚下的一个侠客。晚上还可入住毡房,喝奶茶,吃手抓羊肉。
走进戈壁滩中的风车大世界
在乌鲁木齐前往达坂城的途中,会看到道路两旁绵延几十公里的风车阵,数百台风车迎风飞旋,非常壮观。加上周边博格达峰、戈壁滩以及蓝天白云的映衬,仿佛能感觉到一种静谧中涌动的力量。而在不同的时间,大风车景观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早晨,远远望去的风车迎着朝阳翩翩起舞,像一个个跃跃欲飞的小精灵;黄昏时分,和着天边红色晚霞的映衬,像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亦真亦幻。此外,这里还设有专门的风车观景台,可以登台拍摄这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也可以近距离一睹它们的芳容,站在风车下抬头仰望,40米高的风机,20米之长的风叶,会让人顿时感到自己是那么微小。